众志成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众志成城 >> 正文

【学子战疫】小小通讯员传递大大正能​量

发布日期:2020-02-27    点击:

叮铃铃……“小耿,带上相机,现在出发到东流泉村,农技专家王存刚要给果农们录制果树剪枝技术的视频,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网上授课,咱们去果园里取镜头做采访!”“好嘞,这就出发!”我挂断电话利落地背上相机,戴好口罩,发动起奔跑的小马达。这天是2月12日,是我穿梭在乡镇“疫”线的第18天。

我是耿文珍,工作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政府。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3年“非典”时上小学的我,要每天夹着凉凉的体温计、举着长长的体温记录表,眼巴巴的等着爸妈签完字后交给老师。2008年5月12日,我上初中,安静的教室里被突然一句“汶川发生大地震了”打破原有的宁静。那时的我通过电视新闻默默地关注着灾区,一幕幕经由前线记者们发回的报道,看得内心是揪着的、眼眶是湿润的。那时刻,我多想和那些记者们一样到灾区的第一线去实况记录、传递声音。

2020年,从大年初二起,我成为了一名基层一线防疫阻击战中的一份子——疫情通讯员。我与同事和“战友”们比肩基层“疫”线,他们用身躯抗疫,我用笔尖战疫!在基层疫情防控期间,宣传工作成了我的全部:每天用体力、眼力、脑力、笔力进行着采访、拍摄、写作、编辑等工作。这也是我最接近内心曾经希望的样子!

在这18天里,每一个镜头、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记录着这个小镇的“战士”们或坚守、或无畏、或奉献、或朴实的抗疫故事——

大年初二他去哪儿?第一书记董岳早已主动请缨,默默背起行囊告别家人,在张家坡镇河东村防控疫线“安营扎寨”,值守、检查、巡逻、消毒……成了他春节“假期”的全部。

凌晨两点他们在干什么?“同志们辛苦!今晚值守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夜深了更要打起精神轮流值守好,以防突发状况,同时一定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几句清亮、简短的问询与问候打破了深夜的沉静,原来是张家坡镇党委书记田立勇、镇长孙万波正逐一前往各个值守点督查与慰问。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像这样的凌晨两点,在张家坡镇已是常态,24小时轮流值守、待命!

“只要一天不返校,我就在抗疫一线战斗一天!”这是一名“95”后女大学生志愿战“疫”发出的铿锵之声。“我们要一直值守到开学!”这是两名“00”后给自己立下的寒假目标。

上阵不止父子兵,还有党员母女兵,更有年过七旬“四世同堂”的老支书们,以及15个家庭的总动员……他们是党员、是群众、是老人、是母女、是夫妻……更是“疫”线最勇敢的战士!

从远近企业——到无名爱心人士——再到不忘党恩回馈社会的脱贫人,纷纷伸出援手无私的捐赠与奉献,让我相信了人们在面对病毒来临时体现出的是——关爱!

小镇“疫”线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

疫情当前,身为一名社科学子、一名基层干部,我不能像白衣战士们那样在病毒重灾区救死扶伤,也无法像战地记者们一样深入隔离区实地采访,我做的仅仅是一个小镇的小“喇叭”、是这个小镇老百姓的“眼睛”、“耳朵”与喉咙。我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疫情虽然阻隔了交通、隔断了地域间暂时的往来,却永远不会隔离基层“战士”们那颗对村民、对家乡、对祖国关切与赤诚的心。

我所在的小镇仅是祖国万千乡镇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但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共克时艰的昂扬斗志。我想,这就是中国精神!

我是社科人,是基层“疫”线的文字“搬运工”与客观传递者,18天里采写的基层抗疫故事,已有10篇被大众日报、学习强国、央广网、中新网等12家市级以上主流媒体采用。我没有工作照,我的镜头只聚焦“疫”线的“战友”,我要继续背着相机,用镜头、用文字、更用心将基层防疫一线忘我的人和感人的事讲述给更多人听,让这股最具底气、最有土地芬芳的精气神传播得更深、更广、更远……直至疫情彻底消散。

小编说:

这些天,太多的抗疫人员的事迹从一线传来,令我们为之感动和振奋。这都得益于广大宣传工作者迎“疫”而行,活跃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声音、疫情咨询、防控措施传递到千家万户;是他们将一线干部群众最真实的抗疫风采和先进事迹传递到了更多主流宣传平台;是他们在抗击网络谣言的战场上发挥了澄谣、止谣的重要作用;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宣传成效,践行了“主流声音、权威表达”的初心和使命,成为构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宣传风景线。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19级非全集中二班 耿文珍)

Copyright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