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讯导读
近日,我校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正式签暑“2+2本科双学士学位”合作项目战略协议。符合双方毕业条件的毕业生可获得两校的学士学位。
4月28日,社科大科研公众号“成果推介【抗疫篇】”专栏推送吉富星教授刊发在《经济日报.理论版》(2020年4月27日)的学术文章《以"数智化”提升城市治理》。
4月28日,我校疫情防控专题网发文量突破了1000篇。
4月28日上午,我校召开指挥部工作视频会议,就我校与美国密苏里大学“2+2本科双学士学位”合作项目、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线上咨询、我校学生的科研情况汇总、施工及修缮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会议重申,我校在京教职工确需五一假期出行京津冀地区的,须提出申请报指挥部审批;本着“不必须,不离京,特殊情况,严格审批”的原则,控制到津冀之外其他地区的审批。
研究生工作组向全体研究生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劳动节假期安全温馨提示》和《中国社科院大学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观察组关于返京就诊事宜的温馨提示》。
4月27日,针对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出现的新情况,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向我校海外师生发出《针对当前疫情状况给在海外师生的安全提醒》,做出进一步的安全提醒,并及时转发我校海外师生。
近日,我校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正式签暑“2+2本科双学士学位”合作项目战略协议。符合双方毕业条件的毕业生可获得两校的学士学位。我校媒体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招生与就业处编写并向院系、班主任推送地方事业单位招聘汇总,推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全国12省市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公告12条,招聘岗位3548个。同时,在毕业生群推送河北最新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汇总,推荐招聘信息、公告9条。
科研处采用每月集中受理和线上审核的方式,开展绩效经费报销审核工作。
疫情期间完成研究阐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校级科研项目重大专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治理研究方向、新文科建设支持计划——学术沙龙项目立项工作,项目经费已经拨付,经费预算编制已经完成,项目正在稳定推进中。人工智能工作坊项目已实施至第5期。
疫情期间完成2020年“新苗计划”“研创计划”立项工作,经费预算已编制完成,经费已经拨付,项目平稳推进。考虑到学生尚未返校,项目实施中更多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如开展线上读书会、线上学术论坛。4月25日“研创计划”学术论坛项目支持的研究生学术论坛“笃学税务,尚行社科——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税收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以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直播形式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工商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的十四名研究生参与本次论坛报告。七位校内外专家对学术论文报告进行点评指导,并根据论文质量、展示水平和专家评价等综合评选出优秀论文并颁发获奖证书。
在“科研育人”的指导方针和新苗计划支持下,2017-2019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24篇,自办学术刊物3种。
为了在疫情期间活跃我校同学文化生活,近日,校学生会联合校学生艺术团和相关学生社团,举办了线上K歌大赛。活动自4月16日启动以来,共收到45份参赛作品,15万人次参与。
执纪监察组会同组织部(人事处)、后勤处对望京校区国际教育学院、MBA教育中心、MPA教育中心等几个部门的办公室分配使用情况进行审核,提出了办公室分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关情况已向望京校区工作组领导汇报。另外,继续全面协调落实好我校各项巡视整改任务。
后勤处组织相关人员到望京校区实地查看,对小白楼下一步改造进行规划设计;继续组织东门人行通道改造、校园内地面、墙砖、学生宿舍维修修缮等工作;做好在校师生、教职工、一线执勤人员的饮食保障。
继续做好我校专题网运营和官微推送工作。4月28日,我校专题网发布文章14篇,总计发布1005篇;4月27日,官微推送文章2篇。
4月28日,社科大科研公众号“成果推介【抗疫篇】”专栏推送吉富星教授刊发在《经济日报.理论版》(2020年4月27日)的学术文章《以"数智化”提升城市治理》。
近日,我校教师在坚持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纷纷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或从事的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具体工作建言献策。宣传报道组整理了近10天以来权威媒体上我校老师建言献策的部分报道,以《近日,我校多位老师在权威媒体建言发声》为题,在官微推出。以期进一步展示我校智库建设成果,展示我校广大教师积极承担知识分子职责使命,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专业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动案例。
4月28日,我校疫情防控专题网发文量突破了1000篇。这意味着单以专题网一个平台计算,指挥部宣传报道组发布各类信息,日均10篇以上!其中自写稿件,也已超过610篇。这是我校疫情防控机制启动3个月以来,疫情防控工作的又一成效。疫情防控专题网是我校疫情期间宣传工作的主阵地之一,全方位展现了我校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在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提供服务、抒发情感、交流互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师生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我校也是首都高校中,最早建立疫情防控专题网的高校之一。
来源:防指办排版: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