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副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豆杉(副刊) >> 正文

【学院院长荐书】第十三期 李俊:《杜甫评传》

发布日期:2020-05-26    点击:


我们邀请大学各学院院长推荐好书,并以亲身感受撰写推荐语。希望能以此栏目有助于广大社科学子汲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先贤精神,以读书修身、以读书明志。让读书成为每位学子的终生享受,成为厚积薄发贡献社会的力量源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推荐人:李俊

人文学院副院长 教授

陈贻焮:《杜甫评传》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杜甫评传》推荐语:一个人什么时候最需要杜甫,大概春风得意的时候是不需要的,只有当他认真生活,尤其是在现实中负起责任生活的时候,最需要杜甫。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杜甫给经历过沧桑的人,提供最强大的精神呵护和道义支持,让面临绝望的人反抗绝望。后世把杜甫称为“诗圣”,就是因为他能把人的生命从现实的历练中托举起来。

陈贻焮先生一生热爱杜甫,熟读杜集。宋元以来,评论考辨杜诗的资料极多,陈先生对此都烂熟于心,而又有别裁,能自立新意。陈先生是学者,也是诗人,数十年吟哦不辍,风格多变,而归宗于杜,著有《梅棣盦诗词集》。古诗三昧,不仅心能知之,口能言之,其所自作,兴味亦复不浅。陈先生研究诗歌史,横贯六朝唐宋,对有唐三百年,诸名家之独造精能,常能指示而出,令人耳目一新,又觉亲切有味。因此,陈先生发愿撰写《杜甫评传》,知人论世,谈艺雕龙,真正做到了无愧于古之作者。况且,陈先生性情真挚,又早经离乱,对他学杜论杜而言,于学识之外,又有得于天性和时代所赐者甚多。

近世以来,文学思想屡变,对杜甫的理解与误解,困扰一时学人。陈先生此书煌煌百余万言,叙说杜甫生平及其时代,从头至尾,细大不捐,从国家大事、仕途沉浮,到聚散离合、衣食住行,凡杜甫所经历的,杜诗言之,评传亦言之,杜诗未言之,评传考察之后亦言之,故其所思者深,而所得者广。尤其难能的是,杜甫以真情写实,评传以深情解杜,杜甫在诗歌中或歌或哭,评传亦歌亦哭。杜甫作诗一首,评传将其照录,又首尾串讲一通。尤其是杜甫入蜀以后,生计贫窭,行李凄凉,山行水宿之时,往往有诗,诗中所写,既有一花一鸟之幽,箪食壶浆之实,又写乾坤古今之大,江湖关塞之远。评传作者如一良友,随行于老杜左右,与他共度时艰。老杜新作甫就,或心细律严,一丝不苟,或诗心漫与,不计工拙,评传则细绎一首,研磨其造句构思之理,就近商量其工拙得失,相与叹赏良久,直到老杜魂断湘江,孤舟失去了主人,评传才掩卷收笔。评传的这种写法,不知其意者或嫌其堆叠冗长,而知其意者则谓,不如此不足以会作者之心。杜诗伤怀宋玉,有“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的句子,评传伤怀老杜,亦庶几乎。

莫砺锋先生说陈贻焮先生是“少陵功臣”。的确,陈先生的评传一书,从历史的风烟之中把老杜迎回到我们面前,为他拭去脸上的尘埃,让我们看到诗人的泪痕,为他整理好古朴的衣冠,让我们瞻仰诗人枯瘦的身躯。

我到北京读书时,陈先生已经病逝,听同门的师兄师姐说,陈先生晚年患病,很多人和事都记不起了,但心里还装着杜甫。学生来访,他就谈杜甫,一说杜甫就哭。杜甫爱哭,陈先生也爱哭。古代有很多诗人,经历了时代巨变的沧桑,却说那只是一场梦,而老杜临死前,执意给后人留下一掬眼泪,陈先生肯定深知这眼泪的重量。

解放前后,陈先生在北大读书,受废名先生指点,尝试过小说创作,后来虽没有发表此类作品,但评传的写法,小说之迹宛然,林庚先生所作序言说“脱胎于诗话而取意于章回”者是也。废名先生晚年也热衷论杜,观其遗文,真有见解,却不及于评传作序,不然,定有一篇好文章。

来源:社科院大学科研处UCASSResearch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视频)由作者提供,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由作者负责。如果本网站展示信息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联系pjaniczyn@163.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审核处理。

二、作者享有对以上作品的所有权,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并联系本网。

Copyright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