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副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豆杉(副刊) >> 正文

【学院院长荐书】第七期 张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发布日期:2020-05-23    点击:

我们邀请大学各学院院长推荐好书,并以亲身感受撰写推荐语。希望能以此栏目有助于广大社科学子汲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先贤精神,以读书修身、以读书明志。让读书成为每位学子的终生享受,成为厚积薄发贡献社会的力量源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推荐人:张跣

人文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推荐语:在马克思卷帙浩繁的著述当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之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马克思流亡巴黎之际写作的这部著作,包含两大基本主题:一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本质,二是共产主义对异化的克服。《手稿》不仅在经济学、哲学领域影响卓著,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美学、文学和社会学研究,而且全面渗透到人们对人的社会处境和社会生活的理解,其思想价值历久弥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手稿》看作是马克思学说的“秘密和真正诞生地”。

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用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劳动变成了统治劳动者自己的力量,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同生产活动相异化、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同人自身相异化。异化劳动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物质生活上的两极分化,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也就是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异化”现象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人类社会走向最终解放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异化的消除,人类的根本解放,必须依靠生产力的发展,依靠生产力发展积累起来的足够的物质力量。

人的异化不仅存在于物质世界中,而且反映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即表现为宗教、哲学、政治、道德、法等人类的精神创造物反过来压迫人、统治人、支配人。在《手稿》中,马克思把解决人的异化问题的根本出路指向了共产主义。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高度,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他称之为“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它是生产力极度发达的结果,与“平均”和“粗陋”毫不沾边。异化的克服,不能仅仅通过道德和精神的革命来实现,必须从社会历史运动的过程中寻找克服异化的物质力量,这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精髓。通过改变生产关系实现脱贫只能是权宜之计,通过发展生产力脱贫才是根本出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以说,这是马克思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重要思想的当代回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重新思考和认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认识“异化劳动”、准确理解“共产主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来源:社科院大学科研处UCASSResearch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视频)由作者提供,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由作者负责。如果本网站展示信息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联系pjaniczyn@163.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审核处理。

二、作者享有对以上作品的所有权,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并联系本网。

Copyright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