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面临学校的延迟开学,社科大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的同学们“延期不延学”,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工作岗位,都不忘记对学习的高要求。尤其是参加全国MPA案例大赛的同学,更是抓紧时间认真研究、精心准备。
无与伦比队:边防疫边讨论
无与伦比队的春燕同学,在春节期间,自愿加入到福州市闽清县委机关党支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投入到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中。她被分配到西门街社区进行挂钩服务,在西门街社区,经常可以听到春燕同学的灵魂三叩问,“同志,您好!您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无以伦比队有5位同学,他们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其他人像春燕同学一样,大家在完成防疫阻击战的同时,也未停止完善本组案例的脚步,同学们利用微信群讨论、召开视频讨论会,沟通案例写作事宜。
说的全都队:推倒重来需要怎样的勇气
疫情期间有大把时间在家,这一时期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写案例分析。
1月初去北京参加过案例讨论会之后,一直没能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思考老师们提出的修改建议。过完年后,我把之前的笔记资料一一翻出,结合知网上查阅的一些文献,慢慢把思路捋顺建构起来。
这次的案例分析写作对我是项挑战,几乎把之前的内容全部推翻,不再采用国外的理论框架生搬硬套中国的本土事例,不再被理论所束缚,而是学着结合中国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
目前已经完成案例分析一稿,感觉写得还很不到位,需要再改。不过,于我来说重要的已经不是这次比赛的结果,而是这一过程中的思路历程、与伙伴们的团结协作,是最为珍贵的。
爬山虎队:你案例写完了吗?
1月4日,主笔刘佳星代表我们爬山虎队小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案例大赛专家面对面。在线上讨论群里,他细细地和我们阐述了专家给我们的案例修改意见。听到这些意见后我们几个很受鼓舞,在群里讨论了很久,立马联系指导老师交流了我们的具体想法。
1月12日,蔡老师为我们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案例修改方案,我们即刻分工开始资料查阅等准备工作。除夕夜,刘佳星率先在微信群里向大家道祝福,我们就着春晚的“佐料”,对案例故事一番插科打诨,而在那时,小队的另外两个成员,盛小敏、张旭已经接到了初二开始值班的通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不待假期结束,我们小队成员就已经全部上岗。作为队长,我一面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组稿完成我工作所在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宣传报道工作;一面读著作、读论文,做好联络工作和案例分析报告撰写,在蔡老师的指导下,“线上”协调队员案例撰写进度。
抗疫期间,微信群成了“学习群”,大家常常结合最近所读的公共管理理论谈论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上的心得体会。李文超在群里询问口罩采购的信息,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帮李文超找渠道购买,末了,开着玩笑问一句,“超哥,你案例写完了吗?”
从正式报名全国大赛起,“你案例写完了吗?”便成了我们小队成员线上聊天时的口头禅。而在这句口头禅背后,我们坚守工作岗位,坚持课业学习,大量阅读相关论文,认真撰写案例文本,希望小队能够在全国赛取得好的名次,更希望坚持不懈、辛勤耕耘,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秦岭以北队:把参赛当作学习的过程
最近特殊时期,大家兼顾工作和学习,同时也在筹备着即将到来的全国案例大赛。对待案例大赛,鉴于自身基础有限,我们组的同学们一致认为把它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首先是阅读。
案例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我们从最初学习前辈的优秀案例开始,了解不同的叙事方法,标题的出色之处,还有案例分析部分理论的应用框架。目前修改阶段,我们从知网等文库中找到与我们案例主题和理论相关的论文、文献,大家工作之余进行泛读,并挑选出一些进行精读和学习。这个过程让我们学习了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所在。
其次是交流。
在案例修改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为我们提了诸多宝贵的建议。我们先把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按条目分类,再对照自己的案例文本安排修改。
组内的同学们也再次阅读完成的案例,特别是交叉学习和检查,案例一稿书写时负责写故事正文部分的同学就更着重读理论分析部分,写理论的同学就重点读故事部分,交叉提出问题,再在小组群内互相交流讨论,以作解释和修改。
最后是协作。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日渐体会到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理分工和有效运行,才能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所收获。我们小组在修改案例时,具体的内容部分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给自己擅长的部分做补丁,查找错别字等需要全篇通读的工作,再分两组交叉开展。
同时,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修改工作,用单机的Word不能时时确定进度,我们使用了在线协作工具,每个人可以随时在文档内修改并保存,可以适当提高工作效率。
老师说,参加案例大赛,无论结果如何,重点是在案例学习和参与的过程里有所学,有所收获,加油!
(供稿:白璐,蔡章炜,郝赫,马瑞敏,刘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