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众志成城 >> 正文

【学子战疫】 社科大师生同心抗疫

发布日期:2020-02-12    点击:

踊跃参与,迅速行动

为全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这个“严冬”更好地讲见证、参与和讲述暖心故事,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学校向社科院师生发出参与疫情暖新闻制作、传递的号召。时值寒假,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我校青年卓越新闻人才见习营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几个小时内,该工作组通过微信群迅速集结我校10余名学生加入宣传工作,由中国青年网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杨月和记者李慧慧担任指导老师。仅3天时间,疫情宣传工作组就完成第一期作品并在中国青年网发布,目前已在光明网、新浪网、环球网、东方网等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4个小组,十余件作品

宣传组集结完成,在与中国青年报指导老师杨月和李慧慧沟通,明确工作任务后,成立了4个报道小组,由工作组统筹安排,任务到人,加班加点工作。“当时在微信群里看到几位负责老师发送的有关疫情的许多新闻线索,如老师爱心接龙帮助被疫情打乱创业计划学生的事情,觉得很暖心很有意义,就和同学们商量想一起参与采访。”学生志愿者曾雷啸说道。2月3日上午,由指导老师杨月、李慧慧,学生王珩瑾、曾雷啸、翟禹迪和浙江传媒学院学生闫曦丹组成的两个报道小组完成的报道《防疫“战场”,这些普通人点亮“平凡之光”》和《中国人的故事——守护者日记:他们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生命》正式在中国青年网发布。两篇文章一经推出便获得央广网、光明网、中国军网大量主流媒体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立意明确,细节动人

本次疫情宣传作品紧扣防疫抗疫主题,由中国青年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联合出品,立意明确,细节动人。它主要依托中国青年网承接的中央网信办“中国人的故事”项目,由中青网记者指导策划,我校学生远程对接,二次原作,共同合作完成的。本次疫情系列作品主要关注疫情中的三个群体,分别是疫情中的逆行者,如医护人员、应援的普通人和身边的守护者。“最初在做选题策划时我们讨论了四五个方案,之所以选择关注这几类人是因为他们的故事很感人,作为战役中的一员,他们值得被我们铭记。我们特别希望读者能从报道中看到希望和温暖,缓解焦虑的心理。”在谈到报道的初衷时,本次作品的指导老师中青网记者李慧慧说道。由于此次报道涉及人物多、素材广,为了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新意和创意,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反反复复讨论了多次,如《中国人的故事——守护者日记:他们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生命》一文就采用了海报+日记体短新闻的创新形式,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尝试。“我发现很多人会在微信和微博转发我们制作的海报单图,应该说这篇报道取得了很不错的传播效果”,李慧慧说道。学生志愿者王珩瑾和翟禹迪都表示自己在参与过程中针对标题、故事细节和排版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数次的修改。提到参与此次报道的感受,王珩瑾直言收获颇多:“两位记者老师真的特别有耐心,她们教给了我专业的态度和细节上的很多技巧,真的很感谢她们。”

截至目前,中国青年网已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联合出品了多篇疫情宣传作品。中国青年网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本次疫情报道指导老师杨月表示十分感谢校领导和媒体学院各位老师的积极帮助和支持。据她介绍,下一步,中青网将会与社科大继续深入合作,在抗击疫情报道和即将到来的两会中充分发挥同学们在短视频制作、建设性新闻二次原创方面的优势,生产更多联合出品的精品力作。她也很期待和社科大在青年友好型城市智库合作、非虚构创作工作坊、建设性新闻创作工作坊这三方面继续做产学研一体化的探索。接下来,《中国人的故事:你放心去救人,我等你回来》《中国人的故事:疫情中,珍贵是你;疫情结束,愿望是你》等抗击疫情作品也即将通过多种平台投放。此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及首届青年卓越新闻人才见习营的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行动迅速,各疫情宣传系列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具备较好的社会影响力,获得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作者/郭正正)

Copyright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