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庚子鼠年,也是我的本命年,2020年1月6日,我踏上了回家的归途,感慨着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一路上,我听到高铁平稳快速行进划破夜幕的风声,里面都好像染上了回家的喜悦。那时,我像往常一样,刷刷微博,打发时间,憧憬着回家和爸爸购买什么新的年货,应允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回家的朋友们的热情邀约。
2020年1月7日,我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家乡,扑面而来的冷冽带着东北特有的味道,路上行人拥挤、笑容满面,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见到我,亲切地问候我是不是可以在家里多待几天,我也咧开最欣喜的笑容回复:“嗯嗯,这次回家如果没什么事能过了元宵节再走。”
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我没有提前返校的原因,竟然不是安逸地度假,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牵动亿万国人之心的重大疫情。
2019年末,一种新型病毒性肺炎在武汉集中爆发,进而蔓延全国。2020年1月12日,国家卫健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分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信息,世界卫生组织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暂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从最初的区域性爆发到大规模的全国性蔓延,仅仅只有二十几天,这场重大疫情来势汹汹。我也从最开始的担心武汉朋友的健康安危,投入到这场疫情的防控中去,我仿佛明白了,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战争,人人皆是战役中的无名英雄。
首先,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全国多省为有效防止疫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响应,我的家乡吉林省自2020年1月25日启动突发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
另外,各大单位、高校采取措施、奉献爱心。自疫情爆发并蔓延以后,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的父母都在银行工作,银行作为服务行业,每天要为顾客提供便利和帮助,与来自祖国各地的同胞接触是必然的事情。因此,此次为预防疫情传染扩散,我的父母所在单位也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了适当调休,单位为各位职工分发各种消毒用品、抗病毒药物和口罩。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一名学生,我的学校也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应对此次疫情。我所在院系国际关系学院的院系主任张晓东老师在院系微信群中发布各项防范疫情的文件要求,她还仔细询问了每位同学的返乡信息以及路途动态,方便及时为武汉以及重度疫情区的学生提供快速有效的帮助。学校还组建了防疫指挥领导小组,对从武汉返回学校的我校学生提供最好的防护帮助以及舒适的隔离观察环境。除此以外,各个班级的班长认真负责,每天都会通过微信咨询班级里每位同学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这让我感觉到溢出心底的温暖,虽然疫情将我们阻隔在祖国各地,但是每一位社科学子的心连在一起。
最后,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阻击战的冲锋者,我们人人都是无名英雄。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有奋斗在疫情的第一线,我没有像钟南山院士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一样去救治他人,我只是在家里闲来无事,碌碌无为。不是的朋友,“守家就是守阵地,健康自己就是最大的关爱别人。”我们在家里听党指挥、自我隔离、认真防控、阻击疫情就是在给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与爸爸妈妈也向武汉疫区捐款,希望做出我能够做到的一点点贡献,我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会早日共同吹响这次防疫阻击战胜利的号角。
我们的民族是经得起磨难的民族,天地间有一种力量,总与我中华儿女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它在大难中生根,苦难中磨砺,艰难中长成——这就是中国精神。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华民族、中华儿女从未被磨难打倒,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让我们携手一心,共筑家园防线,中国抗疫阻击战定将迎来春回大地、播撒芬芳、勃发生命之时,我相信,我们终将胜利。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关系学院 李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