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五心”映初心——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疫情防控中对学生的暖心举措

发布日期:2020-03-04    点击:

2020年的学校会是什么样?这是千禧一代都遇到过的命题作文。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到时候,学生通过网络上课,再也不用去学校。”这原本只是孩子天真烂漫的想象,不料想却变成了“被逼无奈”的现实。新冠疫情把师生隔离在屏幕两边,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课堂,也似满足不了十几年前幼小心灵的期待。真正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这温度不是来自发热的电脑主机,而是心与心的主动贴近。面对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早研判早部署,出台了许多支持疫情期间学生学业和生活的暖心措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用一片真心践行教学育人的真谛,把服务学生的行动当作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

安心:雪中送炭的困难补助

“广大同学的健康安全、学习生活状况是我们最大的牵挂。”本科生工作处负责人黄建云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到。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学校要求班主任、辅导员保持与同学的每日联系,适时开展网络家访,及时了解同学的情况和需求;针对疫情集中爆发的湖北省,则专门成立了湖北学生交流群,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和解决问题。

当得知这次疫情给湖北和其他一些省份的学生造成经济困难时,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作出决定,要求尽快为受疫情影响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专项资助。在各学院、财务处、本科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处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共计有254名受疫情影响的贫困学生收到了每人2000至3000元不等的资助。从通知下发到资助到账,前前后后只用了四天时间,力争第一时间将专项资助发放到账。

人文学院2018级的郭同学对此感触很深:“我家住在东北一个小镇中,家里四口人,靠父亲起早贪黑赶乡村集市和镇上一个小店维持生计。近年农村人口流失,家中收入锐减,再加上外婆身体很差,手术费和药费都为家中财政状况增添了不少压力。由于年后疫情严重,为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乡村集市取消,小店也多数时间关门,家里也因此入不敷出。正在这时,我校学工处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填过电子表单,我通过了申请,资助款很快到账,解了家中燃眉之急。十分感谢学校的帮助,也感谢老师们的理解与照顾,这份雪中送炭的真情深刻地体现了我校的人文关怀。身为社科学子,定当不负此情,亦不负母校所望。”

心安则志坚,志坚则行远。在一所有关怀的大学,经济状况不应成为学生求真求善的拦路猛虎,如果说疫情是落雪之霜,那么及时的资助便是化霜融雪的暖阳。数字跳动所传递的不仅是一方生活的改善,也是两份赤诚的共鸣。

暖心:流量补贴助力网课路上不“翻车”

2月27日晚,一篇《不用点开,就一句话,每个同学补贴100元》的特殊推送刷爆社科大师生的朋友圈,收获近两万的阅读量。诸如“人狠话不多”“霸道总裁气质满格”“新闻越短,事情越大”等半调侃性质的感谢不禁让人忍不住点开推送一探究竟。

春季学期延迟开学,但教学任务需要按时完成,各大网络视频或办公平台便成为了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的利器。不同于中小学,大学中查资料、翻文库、找数据是家常便饭,而由于没有在校的便利条件,同学们的学术研究也难免会受到影响。社科大为了保证同学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和学业上,主动承担了同学们因上网课和查资料而产生的流量费用。把工作做在前面,在同学感觉到需求之前实现需求,这一细心的举动使得学校广受好评。

在问及看到推送时候的感受时,2019级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张茜同学说:“第一感觉是激动,因为没想过学校会考虑得这么细致。没人说起也没人通知,很有我校‘闷声干大事’的特色。”“内容虽然是副校长写的,但很接地气,简单直白也很有意思。……标题很好,很吸引人,看到标题我就忍不住点开了。”除去通知的作用,推送中还再次提醒同学们注意开课时间,并提到网络授课难免“翻车”风险,同学们要做好一起“推车”的准备。生动新颖的表达和细心关怀的内核,是这篇推送得以成功的秘诀,也是面向新青年、办好新大学的心诀。

真正为学生考虑,就要站到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需求,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工作人员思考得深一些、筹划得细一些、执行得实一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无疑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精心:留校生收到的五份“礼物”

寒假的校园是安静的,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从首都回到家乡,陪陪许久未见的父母,品品妙趣各异的年味,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出于学业或者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同学会选择留在学校,而今年的年过得并不太平,留校同学的生活保障也就成为学校老师们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王小斐大夫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学观察指导组的组长,疫情防控的命令如山倒,她和医务室的同事们便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疫情期间如何保障留校生的身体健康,成了王大夫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留校生在绝对数量上并不多,但三个校(学)区相加也有上百名,相对于医务室紧缺的人手而言,工作量十分巨大。从工作启动以来,医务室已为留校同学配发了五批疫情防控物资,其中有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防疫必需品,也有爱心药包和预防中药等药品。王大夫在采访时回忆到:“第四批物资里的预防中药是我们联系中药企业给大家准备的,是煎好的中药汤剂。因为当时药企都是微复工,物流也主要是给一线医生运送防护物资,所以之前能进的好多药都进不来,我们积极联系药批,调拨两个校区资源,才把这些药凑齐。因为学校的防控要求很严格,每个部门只能是上最少的人,但干最多的活。所以,盘点分药、装药、搬运药物、发放药物等就是医务室的三个老师在忙。我如果开会不在的话,这些活就只能交给其他两位老师,甚至只能由药房的杨大夫一个人完成。发中药那次,杨大夫一个人去药企取货,5000多袋药,每一份都很沉,她一个人装、一个人卸。”

“谢谢老师!学校真好!”“感谢老师,感谢学校!”这是留校学生群中同学们情感的自然流露。时值新春,身在异乡,再重要的节日也缺乏家的味道,在这个特殊的新年更是如此。对于留校生而言,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家的角色,这里有关心他们的老师,也有五份精心准备的“新年礼物”。

省心:一站搞定就业材料

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而言,不能返回学校就意味着许多就业、考研复试所必需的材料无法获得,许多需要走的流程不能进行,这其中有公考初试已过等待材料复审的同学,也有面试通过亟待签订三方协议的同学。时间紧、材料多、流程长,如何在学生不返校的情况下保证其就业所需材料及时到位,就业办把“网上办公”做到了极致。

“在当前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同学们能找到好工作都不容易,我们做老师的发自肺腑地替他们高兴,所以需要什么材料,我们都是尽最大可能及时提供。”就业办的黄丽萍老师如是说。一站搞定就业材料,这背后是众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结果。1月29日开始,就业办陆续推进就业材料线上办理工作,三天内149份申请纷至沓来;2月1日,校办、人事处、党委组织部、教务处、本科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处、保卫处、招就处进行联合现场办公,为毕业生们进行材料办理、审核和盖章。截至2月29日,学校已经为近500名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材料办理服务。在接受采访时,就业办老师表示:“我们最开心的是看到每一位毕业生满意就业,所以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我们义不容辞。”一边是人手有限、时间有限,另一边是学生未来、家庭期待,难题当前;学生优先、创造条件、迎接挑战,这是就业办老师们给出的解题之道。

2016级新闻专业的王若舟同学在今年六月即将离开校园、踏入工作岗位,这次就业材料线上审核服务工作帮了他不小的忙:“老师们牺牲自己的假期时间,尤其是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依然驻守学校,为毕业生们提供帮助和服务,确实很感动。”“针对很多同学经验不足、对复审要求了解不充分的情况,老师们为大家提供了各种各样可能会用到的资料模板,节省了大家很多的时间精力。”老师们的“费心”换来的是毕业生的“省心”。对于他们而言,2020年春天的回忆不只是新冠疫情的肆虐,还有“社会小白”进入职场前老师们的帮助和支持。

贴心:你有一份来自北京的快递

考研复试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复习材料还在宿舍怎么办?了解到情况后,本科生工作处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联系三环办以及各学院收集整理同学们存放在学校的复试复习材料,通过邮寄的方式将它们送到同学身边。

“如果早知道疫情会导致不能返校,我一定放假的时候把材料都带回家”,一位即将毕业的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多亏学校能够帮我们把复习材料寄过来,能进入复试,相信没人会想要白白浪费这个机会”。2月末,每个毕业班的同学们陆续通过班级微信群收到了一条通知,通知中附带了一份授权委托书和一张表格,同学们可以在填写好表格内容后授权学校将自己的复习材料整理邮寄到家。3月伊始,邮寄工作逐步进行,一份份承载着求学梦的快递从北京发往天南海北;如果你填写过表格,相信你在几天后一定能收到。“收到班长发在班群里面的消息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学校很贴心、很暖心,感觉学校是在换位思考,真真切切为学生考虑的,别的学校的同学也都很羡慕。”

心贴心、不敷衍,学生一定能感受到学校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的温情。随同快递邮寄到家的是学校对学生的期待,也是学校对学生的关怀,这件事情单独看来仅仅是教育全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小事,但其传递出的却是一所大学的人文气质。真正的教育所传递的人文精神没有完成时,它体现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当中,体现在学生的一举一动当中,并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展现出同样崇高的价值。

初心不变,“五心”为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这所新生大学的人文精神正在孕育,这份对待学生的真诚——进而也就是对待教育的真诚——将融入大学的历史,每个身处其间的人都将受其陶染,在温暖和坚定中前行。

(文/傅瑞霖、漆光鸿)

Copyright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